10月13日消息,OpenAI与博通宣布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在未来四年内联合开发并部署总功耗达10吉瓦的定制AI芯片及计算系统。通过此次合作,OpenAI将推进其首款自研AI芯片的落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大规模计算需求。
OpenAI负责设计,博通负责开发制造部署
根据协议,OpenAI将主导芯片设计,博通则负责芯片的开发与制造,并计划从2026年下半年起开始部署,将于2029年底前完成。
OpenAI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指出:“这次合作将加速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帮助我们更快实现人工智能的全部潜力。通过自研芯片,我们可以将开发前沿大模型过程中积累的深厚经验直接融入硬件设计,从而解锁更强大的性能和更高级的智能能力。”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指出,这批芯片是专为“推理”(Inference)过程设计的,这是人工智能响应用户请求的关键环节。他解释道,“随着AI技术日益成熟并深度融入各类应用,市场对推理环节的计算需求预计将远超模型训练,成为技术需求的主导部分。“
图: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
博通在定制化AI芯片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其产品能够针对特定AI应用进行优化。事实上,OpenAI与博通的合作始于18个月前,最初聚焦于定制芯片开发,随后逐步扩展至服务器机架、网络设备等配套组件的共同设计与整合上。
今年9月,博通宣布获得一笔来自未具名客户的100亿美元定制AI芯片大单,当时即引发业界广泛猜测。如今随着合作细节披露,证实了分析师们的判断,OpenAI正是这笔重磅订单的背后客户。但双方未对外披露具体财务条款。
两家公司表示,新一代服务器机架将全面采用博通的以太网技术及其他连接解决方案。这不仅使其在与规模较小对手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更直接向英伟达的InfiniBand网络技术发起了挑战。
此外,这些设备将不仅部署在OpenAI自有的数据中心,也会应用于由第三方运营的数据中心设施。
投资10万亿美元构建250吉瓦算力重塑世界
加上此次与博通的合作,OpenAI已先后与三家芯片巨头——博通、英伟达和AMD——达成多项算力采购协议,总规模高达26吉瓦,足以满足纽约市夏季峰值用电需求的两倍以上。但与同英伟达和AMD的交易不同,OpenAI并未因其大量购买博通芯片而从后者获得任何财务激励。
OpenAI预计今年公司收入约为130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奥特曼在内部沟通中提出了更为激进的目标:到2033年构建250吉瓦的新增算力容量。若按当前成本估算,这一计划将耗资超过10万亿美元。为实现这个堪称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之一,奥特曼表示,OpenAI需要创设新型融资工具,不过具体方案尚未公开。
贝恩公司今年9月发布的研报预估,到2030年,这轮AI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每年产生2万亿美元的行业收入才能支撑。这一数字已超过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Meta与英伟达六家科技巨头2024年收入的总和。
定制芯片热潮涌动,博通成AI竞赛关键赢家
随着OpenAI加入定制芯片战局,其与博通的合作标志着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如今,从谷歌、亚马逊到OpenAI,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正投身自研芯片赛道,旨在应对激增的AI算力需求,降低对英伟达高端GPU的过度依赖,后者不仅价格昂贵,供应也持续紧张。
然而,定制芯片之路并非坦途。微软和Meta在自研芯片方面的进展均传出延迟或性能未达预期的消息。业内分析普遍认为,尽管定制化趋势明确,但短期内英伟达在AI算力市场的主导地位仍难被撼动。
值得关注的是,定制芯片浪潮已悄然重塑产业链价值分配。博通昔日以网络硬件见长,凭借其在定制化AI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正成为生成式AI革命中的最大赢家之一。该公司股价自2022年底以来累计涨幅近六倍,过去六个月更是飙升超过80%,市值突破1.5万亿美元。